在中国,父母离婚后,由谁抚养未成年子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孩子的利益,结合双方的情况来做出最后的决定。
首先,在中国法律中,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属于法定抚养权,即由法律规定的人拥有,如父母、其他近亲属等。在父母离婚或分居的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能否独立生活等因素来决定由谁来拥有抚养权。
一般来说,法院都会倾向于将抚养权交给母亲,因为母亲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看孩子,而且在中国社会中,母亲担任照顾孩子的角色更为普遍。但是,在母亲不适合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如母亲有不良习惯或有严重的精神或身体疾病等情况,法院也可能考虑将抚养权交给父亲或其他近亲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他们的意见也会影响法院的决定。比如,对于十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他们有明确的抚养人希望,法院会考虑孩子的意见。但是,孩子的意见并不是最终决定性因素,法院仍然会按照孩子的最大利益来做出最后决定。
总之,父母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是需要通过法院来解决的。法院会考虑双方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利益来做出最后的判决。但无论最终判决的是父亲还是母亲抚养孩子,双方都应该尽力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