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单位或者从事公务活动中,长期固定地侵吞公款、挪用公款或者盗用公款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与犯罪的量刑和处罚相关计算也很重要。
在计算连续挪用公款的犯罪情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案件发生的时间长短:连续挪用公款在时间上需要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而不是偶发性的盗用。
2. 涉及公款的金额数:连续挪用公款的金额数需要较大,一般至少在数万元以上,更多的则需要更加严厉的处罚。这个金额可以包括多年来多次挪用公款的总和。
3. 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如果该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公款的使用与监管管理不到位,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犯罪,涉及公款的刑事责任也会更重。
4. 是否有人配合实施挪用公款,假公济私:如果连续挪用公款的行为不是由单独的人实施的,而是存在多人协调实施的情况,那么其罪责就会更大,也会更加严厉的处理。
总体来说,连续挪用公款的犯罪情节是相当严重的,并且很难被发现,因此需要加强对公共财产管理的监管,同时增强公职人员的纪律,不断完善制度和技术手段,真正让来自公众的财产用于公共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