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是拆迁行为的重要法律手续之一,是确保拆迁政策合法、拆迁程序合理和拆迁对象合法安置的关键环节。无效的拆迁协议可能给拆迁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因此需要在认定拆迁协议无效时,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
一、拆迁协议存在违法行为
如果拆迁协议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如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就可以认定拆迁协议无效。例如,拆迁行为未经法定程序审批、未履行公告程序、未公示拆迁方案等都属于违法行为。
二、拆迁协议涉及的权利主体没有亲笔签字
拆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必须亲笔签字确认,否则协议就无效。如果拆迁协议上的签字是模仿、代签、强迫签字等情况时,均不能说明真实意图得到了体现,就可以认定该拆迁协议无效。
三、拆迁协议没有被合法公证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拆迁协议属于需要公证的民事法律文书。如果拆迁协议没有经过合法公证,就可以认定该拆迁协议无效。
四、拆迁协议的内容与现实严重不符
如果拆迁协议的约定与现实严重不符,如约定拆迁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条件差、拆迁时间拖延等情况,就可以认定该拆迁协议无效。因此,拆迁行为需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合理、公正、公平和透明,避免对拆迁当事人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