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离婚法规定中,规定离婚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期,以便离婚双方能够好好思考是否真的要离婚,以及离婚后面对的后果。在这个冷静期内,离婚双方应该履行离婚协议吗?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处理。
首先,在离婚协议中涉及到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分担等问题,可以根据双方的协议事先处理好。但是如果某个离婚方在冷静期内违反了离婚协议,例如处置共同财产,转移财产等,就会给整个离婚协议的执行带来困难。因为在合法有效的离婚协议中,双方都应该互相遵守协议的规定,否则就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离婚协议中有明显的不公或者另一方不诚信等问题,冷静期内应该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例如可以重新协商补充修改离婚协议,确保协议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总的来说,离婚冷静期的关键在于帮助夫妻双方理智思考,以避免出现后悔的情况。因此,离婚双方应该尽量遵守离婚协议,但是也应该理性看待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