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行使职权或使用职务上掌管的公款或公物,私自占用或出借,或以其他方式非法使用或挪作他用的行为。挪用公款严重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种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职务侵占罪的范畴,属于刑事犯罪,涉及到刑事追究和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国家职务期间,以职务便利,占有本单位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犯罪,依法应该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刑事处罚。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行为涉及到刑法中“贪污罪”“挪用特定款物罪”“单位行贿罪”“滥用职权罪”等罪名的认定和适用。职务侵占罪最低刑期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特定款物罪则规定了不同金额的判刑标准。贪污罪和其他行贿罪等的情况下,根据涉及的行为形式和数额大小等不同情况,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总的来说,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如果构成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属于刑事追究的行为,涉及到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必须依法进行惩治。只有加强监管和切实实施法律制裁,才能有效减少这种不法行为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