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一项公职人员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如果被指控罪名成立,公职人员不仅会面临刑事责任,还会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其中可能包括开除公职。
在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开除公职的情形,其中就包括了挪用公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十五)不正当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其他公物,以及挪用、私分、侵占、挤占公款的;……”
这说明,一旦公职人员因挪用公款罪被判有罪,就会被视为存在“不正当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从而被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辞退、降职、停职等处罚。
开除公职对公务员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处罚,这将不仅影响到公务员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还会影响到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公职人员在职务上必须遵守政策法规,加强自我管理,杜绝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绝不能动用公款进行个人非法活动。
总之,挪用公款罪是公职人员职务违法犯罪行为,一旦罪名成立,公职人员将面临刑事和行政处罚,其中开除公职是比较严厉的处罚之一。公职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承担起公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