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指公务员、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或截留公款或者将公款用于非法或非法目的。挪用公款是违反财务管理和纪律规定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的利益和社会的公信力。因此,挪用公款的行为一般都会被追究。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属于犯罪行为,因此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不追究。即使挪用金额很小,也不会因此被视为不严重的行为而不追究。
当然,也会因为各种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小,可能只会轻微警告或者经济处罚;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大,则可能面临较严重的处罚,甚至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如果挪用者能够自愿投案或者主动退还挪用的金额,并积极参与调查和查处工作,那么也会对其处罚有所减轻或者取得从轻处理。但是无论如何,挪用公款的行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只要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因此,挪用公款多久不追究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一旦犯罪行为被查实,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这些后果是长久存在的,无法被时间的推移所抹除。所以,建议各位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远离任何违法行为,以免因一时的冲动而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