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用于居住、生产等用途的土地,是居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村居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之一。然而,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都面临着非农业在农村的居住问题,那么这些人能否继承农村宅基地呢?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非农业人员理论上无法继承农村宅基地,因为农村宅基地是针对农村居民而言的,只有具备“农业户籍”的人才有资格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而非农业户籍的人,包括城镇居民迁入农村而居住的人员,就不再具备享有宅基地的权利。
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增多,农村居住环境逐渐改善,政策对非农业人员继承宅基地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例如,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以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动用闲置宅基地,支持非农业人员建房居住,并鼓励农村居民通过集体土地经营权出租方式向非农业人员提供宅基地使用权。
总之,非农业人员继承农村宅基地的问题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的规定,尽管官方政策目前仍较为严格,但也存在着其他途径获取宅基地的可能性,未来政策方向将会更加开放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