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的非农业能否继承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用于农村居民建造房屋和生产、生活用地的土地。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工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宅基地被用于非农业用途,如建厂、承包地、租地、经营或出售等。那么,这样的非农业用途的农村宅基地能否继承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宅基地采取集体所有制,不属于农户的私有财产。因此,在土地使用权承包合同到期后,不得转让或者抵押,但允许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流转。同时,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办法》对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非农业用途的农村宅基地还能否继承?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继承人需要遵循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继承,继承人应当是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且需要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同时,在继承时需遵守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并获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总的来说,非农业用途的农村宅基地能够继承,但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限制。在实际操作中,继承人应当仔细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并获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继承手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