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我国司法体系中,对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并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进行了罚款、拘留甚至有可能判刑的处理。但如果挪用公款后能够及时主动归还,那么是否还会被拘留呢?
首先,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轻微违法行为处以行政拘留的情况下,如能够主动认罪、如实供述,积极赔偿损失或者客观情节轻微,可以作出免予行政拘留的规定。因此,如果挪用公款并主动归还,如果属于客观情节轻微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被拘留。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了罪名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最高可处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以拘役为处罚,最高可处以三年以下拘役。因此,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很小,则有可能不会被判刑,而是被处以拘役。
但无论何种情况,挪用公款都是违法行为,不应该轻视。一旦发现自己挪用公款的行为,应尽快主动归还并向相关部门如实说明自己的情况,并接受相应的处理。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违法处罚,也能够积极落实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