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职期间,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或其他滥用行为而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违法行为,是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职责和诚信的严重伤害,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会带来社会动荡和混乱。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属于职务犯罪的范畴,主要包括贪污罪和受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以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情形,可能被认定为贪污罪;以违法行为为条件,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情形,可能被认定为受贿罪。
对于挪用公款者,我国法律是严肃打击、依法追究刑责的。行政机关依据相关规定可依法对其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公职。同时,挪用公款还会涉及刑法,被定罪后将会面临不同的刑罚。如果数额较小,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较大,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死刑。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组织纪律处分,也会面临刑事处罚。因此,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必须强化法律意识,恪守职责和底线,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得触犯法律红线,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