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挪用公款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主要指员工非法占有企业或单位的资金或财物,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行为。
在我国,挪用公款罪是指用公共财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涉及数额较大,严重影响公共利益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因此,该罪所涉及的金额较高。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方面,即挪用行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故意犯罪是指明知是违法行为却依然进行的行为;而过失犯罪则是指明知可能会造成违法行为却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行为。
二是客观方面,即挪用的数额 达到一定程度 。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要标准是数额,即涉及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可以定位大案要案,而 如果数额超过100万元,则视为情节特别严重。
因此,员工挪用公款罪的构成,主要取决于挪用的数额是否达到了一定程度,目前法律规定该数额不低于10万元。如果员工挪用公款数额达到了10万元以上,则构成犯罪行为,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