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国家为农民提供土地的一种制度。宅基地是农民的住房用地,是农民在乡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场所。宅基地的用途是住宅及附属建筑,如厕所、厨房、存储室、车棚等,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或出租。
宅基地和房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宅基地是土地使用权,而房产是指具有所有权的房屋。在宅基地上建房屋,需要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房产证,才能认定为拥有房产。
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分为“三权分置”和“一体化”两种情况。前者是指宅基地、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权利人,而后者则是由单个权利人持有宅基地、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根据《宅基地条例》的规定,宅基地配建的房屋应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符合建设规划和国家建筑法律法规,并在规定时间内竣工验收,办理房产证后方可进行交易和抵押等。
因此,农村宅基地上建立的房屋,需要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获取房产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即便在宅基地上,也不具备房产的所有权和交易等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