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用于私人或其他目的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的罪行,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挪用公款的数额怎样才能被认定为数额巨大呢?一般情况下,我国刑法将挪用公款的数额划分为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其中,数额较大是指数额超过5000元但不足10万元;数额巨大是指数额超过10万元但不足1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是指数额超过100万元。
在计算挪用公款的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并综合计算。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挪用公款,那么这些数额应该被累计计算。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被发现后,能够及时返还,那么这种情况下数额巨大的标准应该以返还前的数额为基础计算。
在司法实践中,也会在综合考虑案件的特殊情况之后,适度提高或降低标准的划分。例如,刑法规定数额巨大的标准为10万元,但如果涉及到全国多地的挪用公款案件,可能会在适当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数额标准,而将数额较大的案件从中剥离出来。
总之,挪用公款的数额巨大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不过,无论数额多少,挪用公款都违法,都应该遭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