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多个时间段内,多次挪用政府或公共机构的财产用于非法私利的行为。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行为通常包括贪污、行贿、贿赂等。
对于多次挪用公款,其刑事责任与数额、次数、性质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小,且次数较少,则通常会被判处经济罚款或拘留等行政处罚。但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大,或者多次挪用并且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判处刑事处罚。
在我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罪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占罪,主要是针对私人企业法人、民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一般会被判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能会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除了刑事责任外,挪用公款还可能涉及到民事、行政责任问题。例如,如果挪用公款致使涉及到造成其他个人或单位的损失,那么相关责任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政府或公共机构也可能会对挪用公款者进行行政处罚并追究责任。
综上所述,多次挪用公款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涉及到刑事责任,还有可能引发民事、行政责任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应该及时报警和举报,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