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房产不同的是,宅基地是土地所有权和房屋使用权分离的,土地归集体所有,房屋所有权归居民所有。那么,农村宅基地都是划拨的吗?
答案是不完全是。在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宅基地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划拨方式
划拨方式是宅基地分配的主要方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村集体可以依法将部分耕地、林地、草地及其它不需要划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划拨给村民个人或家庭使用。划拨的土地面积、使用范围等事项,应按照当地土地管理和承包经营制度、耕地保护政策等制定,并报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二、流转方式
流转方式是指农村村民将自己的宅基地转让或出租给集体或其他村民使用。目前,部分地区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在市场上流转,但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得侵犯土地权益和农民利益。
三、配租方式
配租方式是指由村委会、乡镇政府等部门将闲置的宅基地按一定比例分配给需要的贫困群众使用,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解决特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分配方式并不完全只有划拨一种,还包括流转和配租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的宅基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