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使用或占有公共财物或公共财产的行为,而且这些钱财在使用或占有过程中,与法定用途不符或者未经批准。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国对于挪用公款采用了比较严格的惩罚措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挪用公款的刑法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起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分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其中,贪污罪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共财物,情节较重者应判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者,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挪用公款罪则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挪用公共财物,数额较大,情节较轻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情节严重者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终身监禁。
挪用公款的数额:
挪用公款并不是多少钱就可以判刑的,而是取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数额界定为:挪用公款合计数额在三万元以下的,属于一般情形,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挪用公款合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但不超过十万元的,属于较为严重情形,可以判处3至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挪用公款合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属于重大情形,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
挪用公款行为在法律上是受到非常重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合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都属于犯罪行为。因此,不论是一般情形、较为严重情形还是重大情形,挪用公款都会受到刑法的处罚,相应的刑期和罚款也不相同。作为公务人员,要明确知道自己不得挪用公款,不然一旦涉罪后果自负。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做一个守法的公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