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侵害财产利益的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金额多少才能定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即挪用金额达到了五十万元以上,或者挪用数额虽不到五十万元,但已经达到了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例如导致财政困难、社会不稳定等,就属于挪用公款罪的情形。
第二种情况:挪用公款数额不算大,但具有其他情节的,例如在挪用公款时采取了欺骗、胁迫、贿赂等手段,或者使用职务便利以及违法占有公款所获得的利益较大等,也可以定罪处罚。
第三种情况:一些特定人员挪用公款,不能精确统计挪用数额,但是由于职务便利,所挪用的公款规模非常大,例如国家领导人、高级公务员等,一经查实称量轻重都非常严重,也可以定罪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等大问题,一定要遵纪守法,杜绝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任何一位公职人员都应该对人民群众负责任,在职权范围内保护公共利益,正确处理公共财务,防止违法挪用公款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