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其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土地资源,在不改变土地的农村建设用地性质和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划拨给农民个人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村居民住房和生产经营活动。
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方式和管理,我国有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定。其中《宅基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应当与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宅基地承包合同、宅基地使用协议。”这意味着,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签订宅基地承包合同和宅基地使用协议。
所以,单独签合同是不合法的。宅基地的所有人应当与宅基地使用权人签订承包合同,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宅基地使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仅仅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法明确,一旦出现纠纷,将很难维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合同必须经过法律效力的确认,才能具有合同的效力。如果没有经过法律认证的合同,就不能构成有效的合同。
因此,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必须签订宅基地承包合同和宅基地使用协议,保证合法稳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