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破坏了公共财产,损害了公众利益,必须严格依法处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两千万的行为涉嫌“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下面就这两种罪行来详细解读。
1. 贪污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贪污罪是指公务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贪污罪的主体是公务员,犯罪情节包括使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罪数额在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但不超过三百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因此,如果某人挪用公款两千万,属于较严重的贪污罪行。判刑的起点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还将被罚款,情节更为严重的可能面临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2. 挪用公款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非法占有、私分或者挪用公共财物的行为。和贪污罪不同的是,挪用公款罪主要是针对非公务员的行为,比如企业、事业单位等乱用公款、套取国家资金等行为。
挪用公款两千万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共财产管理的规定,在罪行质量上一般高于贪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合来看,挪用公款行为一般都具有较严重的犯罪性质。如果所涉金额较大,可能会被认定为贪污罪,如果情节不是那么严重,比如属于非公务员因利益得失而做的行为,则会被定为挪用公款罪。无论是挪用公款罪还是贪污罪,被判刑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损失的财产可能倾家荡产。因此,应该时刻遵守法律法规,不私自挪用公款,以免走上犯罪道路,毁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