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财务上的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对于法律的尊重。但是,挪用公款是否能够自诉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在我国,挪用公款犯罪属于职务侵占罪的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涉案金额超过5000元,就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在5000元以下,那么就不能构成刑事犯罪,只能作为违反财经管理条例等行政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挪用公款者的民事责任,要求其赔偿因挪用公款造成的损失和利益的消耗。此外,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具有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到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等方面,那么就可以由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即便挪用公款金额超过5000元,也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自诉。因为刑事案件属于国家行使公权力的范畴,一般情况下只能由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同时,挪用公款是否能够自诉还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挪用的款项来源、挪用后的使用方式、挪用者的身份等等因素。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极为危害社会的行为,无论涉案金额是否超过5000元,都应该受到严厉打击。而关于挪用公款能否自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涉及到刑事犯罪,那么只能由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果只是违反行政规定,那么就可以进行行政处罚或者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