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公职人员最常见的违法行为之一,也是对人民财产的严重侵害。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挪用公款属于职务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和纪律处分。但是,挪用公款是否算自诉,却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
首先,若挪用公款情节较轻,数额不大,没有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可以通过内部行政处分进行处理,属于党纪、政纪处分的范畴,不属于自诉的范畴。但是,若情节严重,涉及到公共利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就需要建立起刑事责任制度,进行立案侦查和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诉的范畴。
其次,对于公职人员挪用公款的数额和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自诉。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就应该认真立案侦查和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如果一名公职人员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用于个人豪华生活、赌博、高消费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就应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属于职务违法行为,其是否算自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对于情节较轻的,可以通过内部行政处分进行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该建立刑事责任制度,进行立案侦查和追究刑事责任。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