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其涉及到国家资产的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以及职务行为人的信任背叛等问题,因此其判刑标准也相对严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即只要有挪用行为的存在,就可以认定其构成犯罪。依照该法律,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可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挪用公款8万元的犯罪行为可被认定为轻微程度的犯罪,但具体的判刑标准还需根据犯罪的情节、侵犯公共利益的性质、被害人的损失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在公职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军人或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等职务行为中犯罪的,那么其将涉嫌职务侵占罪,应该按照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标准进行判决,刑期可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