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政府资金的浪费,还会破坏公信力,影响社会稳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的罪行分为轻罪、重罪和特别重罪三种。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在1万元以下,则可定为轻罪,刑期不超过三年;如果数额在10万元以下,则为重罪,刑期三至十年;如果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则为特别重罪,刑期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死刑,甚至可能被追究罪责。
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7000元,则可能会被定为轻罪或重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挪用公款的罪犯,如果金额1万元以下,则属于轻罪,可以处罚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则可以处拘役、有期徒刑或罚金;如果数额在10万元以上,则可以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另外,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被判处刑罚的人必须赔偿挪用的资金,同时可能会面临其他法律后果,如工作受到惩罚、社会关系受到影响等。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容易导致社会负面影响。对于挪用公款的罪犯,法律将会处以相应的刑罚和处罚金。该罪犯应该注意法律规定,避免挪用公款的行为,尊重公共财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