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协议是指离婚前夫妻双方就分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抚养子女、探望子女等问题达成的一种协议书。在中国的离婚过程中,分居协议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它并不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的约定,另一方也无法通过法律渠道来要求其履行。
虽然分居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应,但如果婚姻状况出现变化,如另一方提出离婚,并能够证明分居协议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事项履行情况,法院在裁决财产分割等离婚处理事项时,可能会参照协议内容,作为制定离婚协议的依据之一。
另外,如果离婚的双方已签署了分居协议,同时又提出离婚诉讼,分居协议中的协议事项如有法律约束力,可以作为证据,用于支持离婚案件中的一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分居协议中约定的事项不涉及法律上的违反或不履行的内容,则很难通过诉讼来让其具有法律效应。
总之,分居协议不能完全保证其对离婚和财产分割产生法律效应。尤其是当离婚案件引起争议时,分居协议将被视为一种协议意向,而非法律规范。然而,如果分居协议哪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约束力,也可以有助于减轻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