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会严重损害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和社会信任。因此,针对挪用公款的审计工作至关重要。下面,从方法、程序、重点等方面,对挪用公款的审计进行分析。
一、审计方法
1.现场核查:审计人员根据政府财务部门提供的原始材料,实地检查实物资产等信息。
2.专项审计:针对特定时间、对象、领域,进行封闭性精细审计。
3.追溯审计:通过数据采集和整理,通过反向追溯的方式,确定挪用公款的时间和对象。
二、审计程序
1.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在审计前,审计机构需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和程序,明确审计的目的、对象、范围和重点。
2.数据采集和整理:审计机构需向相关机构获取公款使用的凭证、发票等原始凭证数据,并进行整理。
3.内部控制验证:审计人员通过内部控制验证,以了解公款使用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4.实地核查与询问:审计机构将核查范围延伸到实际使用环节,在审计中,对使用公款的人员进行询问和调查,彻底查找挪用公款的原因和来源。
5.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机构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审计重点
1.审计人员需重点关注涉案人员的经济、社会和家庭背景,以了解其是否有挪用公款的动机。
2.审计中需重点关注涉案人员在公款使用的程序环节是否存在漏洞。
3.审计中还需关注公款使用的流向是否正常、清晰,是否存在问题资金的,对于挪用公款的具体用途、金额以及挪用时间进行详尽追查。
总之,对于挪用公款这样的事情,必须采取严格的审计控制,确保资源的安全使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