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指离婚双方在离婚时达成一致的协议,包括各种财产分配、抚养子女、探望子女、婚姻债务等事项的规定,该协议书一旦双方签署,就意味着双方对于离婚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达成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婚姻法》规定,离婚协议书的效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离婚协议书是否达成真实意思表示。也就是说,如果离婚双方在协商离婚过程中,其中一方是被迫同意或者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存在欺诈、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手段,都会影响协议书的有效性。
第二,离婚协议书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离婚协议书与民事标的的性质相是一致的,如果协议的内容涉及到离婚的一些法律规定,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那么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遵守法律的强制性原则。
第三,离婚协议书是否符合公序良俗、社会公共利益。公序良俗是指国家和社会认同的道德、伦理、秩序等观念,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如果违背了这些观念,将会影响协议书的效力。
总之,离婚协议书是离婚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公序良俗、并获得协议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协议的内容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将会被视为无效,且责任由协议双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