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以公职人员的身份,挪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款或者挪用个人财产,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数额的大小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罪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而影响到刑事责任和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罪数额大小划分如下:
1.金额在三万元以下的,为轻微;
2.金额在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为一般;
3.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为较大;
4.金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为重大;
5.金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为特别重大。
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罪数额越大,刑事责任和刑罚越重。针对不同数额的罪行,当前我国法律规定如下:
1.轻微罪:处以拘役或者管制,或者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一般罪:处以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不超过五年,并处罚金;
3.较大罪:处以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
4.重大罪:处以有期徒刑十年以上并处罚金;
5.特别重大罪:处以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由此可见,挪用公款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仅涉及到财产的利益问题,更关系到社会公信力和法制建设的稳定。只有依法严惩不贷,才能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挪用公款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