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负有管理、监督公共财物职责的人员,挪用或者侵占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不论数额大小均可构成犯罪,不属于时效性犯罪。
时效性犯罪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一定时间内,法律规定不起诉或者不执行刑事责任的犯罪,其时间的计算一般从犯罪行为完结之日起开始计算。而挪用公款罪则没有时效性,只要挪用或侵占公款的行为被发现,犯罪嫌疑人随时会被刑事追诉。
在挪用公款罪的刑法规定中,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分别对应有不同的处罚力度。如挪用公款罪金额较大,情节严重,最高可被判处死刑。因此,无论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公职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共财物,不得有任何侵占、挪用的行为。
总之,挪用公款罪不属于时效性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公职人员要履行职责,维护公共财物安全;同时,法律部门也要加强对相应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