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自建住房所在的土地,它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私有土地不能代表公有土地流动,因此宅基地不能卖出或过户,但是法律规定有例外。
首先,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已经过了产权依法登记备案,那么它就具备了产权证书,可以通过买卖或过户转移所有权,但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申请过户需要到土地部门进行办理,并需要经过相关审批程序。
其次,在宅基地流转方面,农村宅基地可以以股份制、合作社等方式进行联合经营,以共同发展农村经济。这种情况下,虽然宅基地的所有权不完全转移,但可以通过产权分割、出资分配等方式分配相应的利益。
此外,目前一些地方探索实行“买房送地”政策,将宅基地与房屋一起售卖。当然,这种做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规范管理,以防止因此导致土地过度利用、乱收费、乱作为等问题的出现。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是否能买卖过户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批手续,保护宅基地的公共属性和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