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将公共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或用于个人目的而非公共事务。这种行为是违反财务纪律、违法行为。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判断其犯罪性质和判罪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其数额越大,一般来说判刑判罚的力度也越大。
那么,多少数额才构成挪用公款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行为准则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挪用公款的标准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国家对挪用公款数额的规定:
1.中国:中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达到人民币5万元(约合7,778美元)或以上的属于犯罪;挪用公款数额非常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依法惩处。
2.美国:每个州的州法律规定其挪用公款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数额超过一定的金额就会构成犯罪。例如,在纽约州,挪用公款金额超过1000美元就可能被判刑;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相关法律中,挪用公款金额超过950美元也可被定罪。
3.英国:英国的挪用公款的标准是比较宽松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被发现挪用公款,即使数额只有几十英镑,也可能面临刑事起诉,被判刑或罚款。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挪用公款的标准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数额较小的挪用公款也可能构成犯罪,而且其数额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管是挪用公款数额多少,这种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行为,需要依法予以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