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国家对此类行为非常严厉。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过程中,如果违反职责,私自挪用或者占用公款,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失职,而且是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挪用公款多少才能报案呢?一般来说,只要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就应该及时报案。
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判定刑事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与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有关系。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款,数额较大的,应该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根据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地区是在一万元以上才涉及刑事责任。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挪用公款标的很低,例如几千元或者几百元,一般只会以行政处罚的形式处理。
无论挪用公款数额多少,如果发现有相关违法行为,都应当第一时间报案。公款本来就是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经过违规手段占用后,将会损害到大家的权益,必须及时处置,追回损失。同时,立案追究某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清理以往经济案件也需要依靠此类报案。因此,公民在发现违法行为时,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