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因为挪用公款而自首,那么在判决过程中,自首本身是可以被视为其自首的情节,以此来减轻其罪行程度的。不过,具体的判决结果仍然取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影响范围等因素。
首先,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判断罪行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通常来说,公款数额超过10万元的,就可以被视为数额较大。因此,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小,虽然自首可以被视为情节,但是其罪行程度还是可以被判定为轻微的。
其次,挪用公款的影响范围也是判断罪行程度的因素之一。如果挪用公款的影响范围较大,例如给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那么其罪行程度也会被视为较严重。因此,在判决过程中,也会考虑挪用公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最后,自首的情节对判决结果也会有一些影响。自首可以被视为情节,从而减轻其罪行程度,但是减轻的幅度也有限制,比如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影响较大,那么即使自首了,仍然会被判定为较重的罪行。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自首是能够被视为情节的,但具体的判决结果还是要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在判决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挪用公款的数额、影响范围,以及自首的情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