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判刑标准需要参考各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官的判决裁量权。一般来说,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判刑时间也较长,但刑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有无自首情况、有无赔偿等。
以挪用公款140万元作为例子,按照刑法规定,这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况,最高可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最低可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实际判决时,还需要考虑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有重大立功表现、是否认罪等等。
在刑事案件中,自首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并认罪悔罪,可以在刑期上获得一定减轻。但自首并不等于从轻处理,也需要结合其他情节进行综合酌定。
此外,如果被告人在被捕前能够主动赔偿构成犯罪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参考因素。被告人的赔偿情况越及时、越充分,可能在刑期上获得相应的减轻。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一个挪用公款140万元的案件,被判刑期一般在5年左右。但不同地区、不同法官可能会有不同的量刑标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及案件实际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