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名义或者冒用他人名义,将公款用于私人用途。依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属于合法经济管理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应当根据犯罪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
依据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构成罪行,当数额在10万元及以上但不足30万元时,应当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数额在30万元以上时,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挪用公款15万元,根据刑法的规定,将受到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会被处以相应的罚款。但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做出判断,比如挪用公款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后果等,还需要考虑到犯罪人是否有自首、赔偿等情况,综合评估后来决定具体的刑期。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会对国家财务和公共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规定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加大惩罚力度,同时也要在社会监督和道德约束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并尽量减少或消除人们的贪欲和不良行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