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侵犯国家财产的行为。挪用公款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盗用,即未经过公款的合法程序,占有使用公款;二是挪用,指将公款用于非法的个人偏私用途。为了打击此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关于挪用公款的刑罚,其情节轻重是影响判决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判刑的数量级在一百万以上,刑期通常在十年及以上。具体的判刑标准如下:
1.挪用公款不超过100万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挪用公款的人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法律惩罚。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中,挪用公款不仅会失去工作,还会在司法程序中受到相应冻结、扣押和转移的金融资产。在民间,挪用公款会让人失去尊重,被人们所唾弃。因此,建议国家加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日常监管,定期进行监察,减少挪用公款的发生,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也要呼吁广大人民加强自我约束,坚决反对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制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