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员或者其他负责公款的人员,将公款据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的行为。挪用公款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视情节轻重,一般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或领导责任,而挪用大额公款的后果则可能更为严重。那么,多大金额属于挪用公款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不足5000元的,应当处罚款,属轻微情节。但是,一旦挪用公款金额超过5000元以上,就将构成刑事犯罪,而金额越大,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越重。
具体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属于刑法规定的贪污罪,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如果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则属于刑法规定的受贿罪,最高可判处死刑。而如果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处终身监禁,甚至面临死刑。
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挪用公款行为都应当受到严肃的打击和制裁,而挪用大额公款的危害则更为突出,我们应当一起呼吁加强监管,保障公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