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依法管理、使用国家资金的单位的负责人、工作人员,擅自将公款非法用于自己或者他人的消费、投资、借贷等活动。挪用公款侵犯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金额达到多少属于挪用公款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超过5000元则构成犯罪,属于刑事责任。而在行政管理上,我国相关法规规定,数额达到300元及以上的公款,属于违法行为,需要进行行政处罚。
因此,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刑事领域,挪用公款的标准都是明确的,都有相应的责任和处罚。对于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依法管理、使用国家资金的单位的负责人、工作人员而言,更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科学、合规地使用公款,做到廉洁用权、不谋私利,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