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名义,占有、使用、处置他人交付或者委托其管理的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侵犯公共财产的行为,需要严格惩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罪名为“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一是行为人滥用职权,挪用公款,占有、使用、处置他人交付或者委托其管理的公共财物;二是数额较大,一般是指挪用的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
对于挪用公款250万元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其数额已经较大,构成了挪用公款罪。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并可处以罚金。同时,挪用公款罪是属于犯罪中的财产犯罪,应该按照刑法的规定判处相应的刑罚,并追缴挪用的公款。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如果被告被定罪,构成挪用公款罪,那么将面临可能的无期徒刑判决和罚款处罚,并需要追缴挪用的公款。同时,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较大,那么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