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在任职期间,以个人名义侵吞、盗用或者虚报、冒领公款,严重扰乱了国家财政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的罪行是以数额大小为判断标准的,金额越大,判决越严厉。
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达到20万元以上的,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此外,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达到数百万元或者更高,将构成数额特别巨大的犯罪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对于贪污罪,判决的刑期更为严重,可达到10年以上甚至终身监禁。
虽然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是罪行刑事处罚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代表低于20万元的挪用行为就可以不受法律制裁。任何一起挪用公款的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因此,不论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这种侵犯国家财产、滥用职权的行为特别恶劣,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不管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都应该依法从严打击,有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