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很多离婚夫妻争执的焦点。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判给母亲。如果孩子未满一周岁,那么抚养权一般判给母亲,除非母亲属于不适宜抚养的情况。如果孩子已经满一周岁,则法院会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情况等因素,决定抚养权归属。但通常情况下,法院还是会更倾向于将抚养权判给母亲。
第二种情况是判给父亲。如果孩子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段,母亲可能无法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抚养权就可能判给父亲。此外,如果母亲属于不适宜抚养的情况,例如存在虐待或吸毒等问题,那么抚养权可能会判给父亲。
第三种情况是双方共同抚养。如果离婚双方都有能力照顾孩子,并且能够达成共识,那么抚养权就可能判给双方共同抚养。此时法院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双方的能力等因素做出最终判决。
总之,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生活环境、父母的能力、双方的协商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因此,在离婚时应该尽量协商好抚养权问题,以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和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