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依法取得的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设用地,用于居住和生产自用的土地。根据我国《宅基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农村宅基地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首先,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定的私有财产,具有所有权的性质。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国家所有,但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使用、收益、转让和抵押等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用地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但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的土地使用权,均受到宪法、法律以及其他法规的保护。
其次,关于宅基地的经营和管理,我国《宅基地条例》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规定了宅基地使用范围、宅基地用途、宅基地转移和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详细规定了宅基地的设立、变更、维护和处分等具体程序。同时,《宅基地条例》还规定了组织农民建设宅基地的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保障宅基地的合法权益。
最后,针对宅基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我们的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保障农村居民宅基地的权益。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它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又是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有力手段,保护好农村宅基地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民的脱贫致富,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