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土地上按照家庭组织为个人或家庭分配的住宅用地。它是实现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农民住房安全的重要保障。农村宅基地受到多项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宪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经营权以及通过其他形式的土地经营权不得侵犯。”这一条款明确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保护农村宅基地提供了法律依据。
2.土地管理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继承等权利。”这条法规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并对其进行了保护。
3.物权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三条规定:“出卖土地的,应当将宅基地一并出让。”这一条规定明确规定了宅基地的权利归属,加强了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保护。
4.宅基地条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第七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受到侵犯的,使用权人有要求国家和集体组织依法保护其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这一条规定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其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5.民法典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产生、变更、转移、消灭的,适用本编有关规定。”这一条规定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产生、变更、转移、消灭等方面进行规定,为宅基地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以上就是农村宅基地受到的法律保护,这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