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关于挪用公款的规定主要涉及两种罪名,分别是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公务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或者国家机关对外拨款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财产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信任。贪污罪则是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指公务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手段占有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行为。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挪用公款或者其他物品,并且金额较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以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行为致使国家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贪污罪。
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有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占有的数额较大。根据刑法的规定,贪污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那么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因此,无论是挪用公款罪还是贪污罪,都需要满足数额较大的要求,一般来说,依法判决的挪用公款数额一般在数十万以上,而贪污数额一般在百万以上。但是,这只是一般的判断标准,具体情况还需要参照具体法律条文以及案件细节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