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用于私人用途,或者挪作他用,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公款的行为。因为公款是公共财产,挪用公款不仅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是对纳税人权利的侵犯。因此,挪用公款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不同,刑事责任也就相应不同。一般来说,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犯罪性质较轻,则可能仅受到行政处罚,比如警告、罚款等;如果数额较大,犯罪性质也就相应更严重,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具体来说,在我国刑法中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司法机关将依照挪用的金额、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判断刑事责任的轻重。
除了刑事责任外,挪用公款的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要对挪用公款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同时,还可能面临行政责任,比如被给予处分、罚款等。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违法后果。因此,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切勿将公款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