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公司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被定罪。具体而言,公司挪用公款的数额不同,会被构成不同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挪用资金不足1万元,属于违法行为,可以被处以罚款、行政处罚等行政处罚。
2. 挪用资金在1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则属于刑事犯罪的轻罪,一般会被判处拘役、罚款等刑罚。
3. 挪用公款在100万元以上,则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的重罪,够成犯罪的数额是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将会被判处较长的有期徒刑、罚款等重罚,甚至面临终身监禁的判决。
在判断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时,不仅要考虑实际数额,还要考虑涉及的范围、时间、手段、社会影响等因素。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实施较长时间,涉及面广泛,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就算挪用的具体数额较低,也可能会被判定为重罪,并面临长时间监禁的处罚。
总体来说,公司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针对此种违法行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正加紧打击,加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风气,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和企业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持诚信经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实现合法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