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挪用公款如何量刑要根据其犯罪情况来判定,主要是考虑其挪用的公款金额、犯罪动机、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具有刑事责任,只能给予教育、管教等措施,而十四周岁以上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的刑事处罚应该轻于成年人。
在未成年人挪用公款案件中,如果金额较小,只是一次性挪用少量公款,且动机较为轻微,犯罪记录较少,那么一般采用警告、口头教育、教化挽救等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未成年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涉及到公共资源和社会利益,情节比较严重,那么就要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其犯罪情况予以惩治。
在量刑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未成年人的认罪悔罪程度、社会危害性、家庭背景、年龄、学业成绩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成长状况,采取与其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的量刑方式和个性化思想教育措施。
总之,对未成年人挪用公款的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案情,权衡其犯罪行为与犯罪人的身份地位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尽量采用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促使其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其错误行为,为其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