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负责管理和处理公共财产的人员,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或非法用途,或将本应用于某项公共事业项目的公共资金转移或非法占用为他用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那么,挪用公款多少才构成违法行为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情况包括贪污、受贿、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不同情况下对应的具体金额标准也不同。
首先是贪污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罪中所涉及的金额是指以各种形式非法占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集体组织财物、土地、矿藏等无形财产和金融票证的数额。按照最新的刑法修改,贪污数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的,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次是受贿罪,受贿罪是指任职以来,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为该人谋取利益作出相应的承诺或者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受贿的数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的就会构成犯罪。
再次是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职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侵占或者非法处分公共财物,情节较重的。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数额也为人民币3000元以上。
最后是挪用公款罪,按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标准为人民币5000元以上。
综上所述,无论是贪污、受贿、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只要达到了相应的数额标准,就会构成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