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拆迁安置房是指由政府出资或委托开发商所建设的,为补偿拆迁居民而供应的住房,因而在如今的城市化进程中,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对于这类房屋的购买者而言,会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是否需要缴纳契税。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拆迁安置房的契税标准与普通商品房是一致的。根据国税发[2003]176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即购房者)在取得房屋权属证书后,应当足额纳税,否则不得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契税的计算方式是按照房屋的实际交易价格(不得低于当地的房屋交易价格指导价),以固定的比例作为税率进行计算。以上海市为例,2021年的契税税率在1-2.5%之间,随着房产总价格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是,在实践中,对于一些购买拆迁安置房的人而言,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被拆迁,购买的房屋也是政府补偿,因此不需要缴纳契税。但是,在法律上,购买拆迁安置房的补偿款并不等同于房屋交易的款项。因此,购买拆迁安置房同样需要缴纳契税。
部分地区的政策也可能会对一些购买拆迁安置房的人优惠,例如北京市曾经出台政策,对个人购房每年减免30000元的计算标准进行优化,即提高了限购政策下购房人的减免额度。但是,无论是在政策上的优惠,还是在法律上的规定,都无法完全免除购买拆迁安置房需要缴纳契税这个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购买拆迁安置房同样需要缴纳契税,只是在一些地区,可能会有政策对购房人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在购买拆迁安置房时,需要及时了解当地的契税政策,按照规定正确地缴纳税款,避免因为未缴纳契税而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