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留下的宅基地成为了许多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宅基地是农民的生计所在,也是农民的财产,如何确权与继承宅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农村宅基地的性质、现状以及情况讨论能否将宅基地确权给孩子。
农村宅基地是一个集合了“家庭居住”、“农业生产”和“集体经济”三种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现状上,由于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许多地方的宅基地由于无法确权而被轻易侵占、流转或强制拆迁。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农民都希望将宅基地能够传给自己的子女,这也是土地继承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法律层面上,宅基地的确权纳入了宪法保障的私有财产范畴。但是,由于宅基地不属于个人所有,不具备买卖、赠与、抵押等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条件,因此将宅基地确权给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宅基地的确权更多的是涉及宅基地的享有权和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宅基地享有权义务具有个人特征和集体特征两种性质,所有权不具有个人专属的特征,而是集体所有的土地。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向农民家庭授予宅基地的使用权,这种权利的传承与继承可以通过遗嘱、继承、家庭协议等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将宅基地确权给孩子这种方式则相对比较困难,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政府部门也在探索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和办法,逐步完善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和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人相应的补偿机制等问题,尽量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继承和维护宅基地的合法权益。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确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将宅基地确权给孩子这件事情,也需要更加谨慎和进一步的探索。在解决宅基地颁证的法规制度、程序以及流程、资金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后,将宅基地传给下一代,是最为安全稳定的环节,也是政府和农民共同所期望的目标。